6月5日是六五环境日,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,2026年六五环境日全国主场活动,将由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。
近年来,生态环境部、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地方政府,定期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。这已成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、展示各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成果、动员社会各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平台。
粤港澳三地政府代表在活动现场表示,办好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、推动国际一流美丽湾区建设、展示粤港澳大湾区风采的具体实践和重要窗口。三地将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,学习借鉴前期活动主办城市的经验做法,紧密协作、精心策划、认真筹备,努力将2026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办出水平、办出特色。同时,以活动举办为契机,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交流合作,共同建设粤港澳融合创新美丽湾区,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、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、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更加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。
生态兴则文明兴。这片南粤热土何以担此重任?
去年,广东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,149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.2%,国考、省考断面首次全面达到IV类及以上水质,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。大气环境质量领跑先行,AQI达标率达95.8%,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;PM2.5平均浓度降至20.6微克/立方米,连续5年稳定优于世界卫生组织过渡期第二阶段目标值,“广东蓝”再上新台阶。
当前,广东明确经济、环境、生态、健康、城乡、制度“六美共建”,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,加快城乡全域美丽建设。这是广东“粤来粤美”的思路,也是承载国家级生态盛事的底气所在。
在大气治理方面,广东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改善行动,加快推进钢铁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,基本完成燃煤火电机组和35蒸吨以上大型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,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完成超1100个问题整改。同时推进移动源治理攻坚,督促一批黑烟车复检达标,并研究开展零排放货运通道试点。截至去年,全省大气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实现连续10年全面达标。
在碧水保卫方面,广东深入实施碧水攻坚行动。各地强化水资源、水环境、水生态协同共治,超额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年度任务。同时重视重要江河湖库和源头水保护,提前完成54个重点流域排查溯源年度任务。近岸海域水质达标攻坚也取得成效,保持全年优良面积比例达90.6%,珠江口邻近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73.3%,连续2年优于“十四五”攻坚目标。
在净土守护方面,广东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,部署启动21个地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溯源全覆盖。顺利完成11个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成效评估,全省核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1400万吨/年。同时,广东充分抓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机遇,狠抓落实整改。截至去年底,针对第一、二轮中央督察组交办的159项整改任务,已完成131项;共计交办的1.7万余宗信访件已全部办结或阶段性办结。
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也持续突破,广东着力推动大湾区碳标签互认,并扩展碳普惠覆盖城市及领域,还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(EOD)模式应用。同时,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投身“百千万工程”,去年全年完成治理的2万余个自然村中,70%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,有效降低建设运维费用,相关做法获生态环境部肯定推广。
2026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选择在大湾区举办,不仅是对大湾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高度认可,更是对大湾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的殷切期望。期待2026年的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大湾区精彩绽放,为美丽中国建设再添新彩,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大湾区力量。
《南方》杂志全媒体记者、南方+记者丨许俊仟
【本文责编】蒋玉
【频道编辑】周丽娜 林琳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郭芳 蒋玉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